當打擊樂遇上排笛 樂音揚起部落節奏

新北原住民族青少年打擊樂班,

進口椰子水

,即將在客家文化園區開課。課程講師每星期從台東到新北市三峽教課,

豐原作業員

,透過竹鐘、竹鼓等傳統打擊樂器,

緊急照明筒燈

,與排笛合奏部落的美妙樂音。新北原住民族青少年打擊樂班,

耶誕裝飾燈泡

,自民國104年起,

鎢鋼滾磨刀

,由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於文化部落成立,在週末的下午教學竹鐘、竹鼓等傳統打擊樂器,成為三峽文化部落社區內,最熱門的活動。為培育打擊樂班的孩子,邀請了「AMIS旮亙樂團」團員擔任課程講師,每星期遠從台東到三峽教授學員們敲擊竹鐘、竹鼓等打擊樂器的技巧。老師非常尊重學童自主演奏的方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感和創意盡情敲擊,他們的表現令人驚喜。透過自主演奏的方式,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音符。原住民族青少年打擊樂培訓班,課程中使用的竹鐘、木鼓、勇士鼓,都是純手工製作的竹製樂器;其中竹鐘是阿美族傳統習俗中用來報喜傳訊的用具。有別於一般打擊樂器金屬敲擊的聲響,「咚、咚、咚」的竹鐘旋律,更能夠敲動聽眾與表演者,內心對傳統音樂的感動。為了使演奏更多元化,今年度加入排笛教學,排笛不同於打擊樂器可隨心所欲的敲打,更需要孩子們的耐心與細心,藉此培養學員專注力學習。原來活潑熱情的課堂中,增添寧靜的氣息,排笛柔美的聲音與打擊樂器強烈的節奏,交織出不同凡響的部落旋律。原民局長楊馨怡表示,參與新北原住民族青少年打擊樂班的學童,多半是居住三峽原住民族文化部落內的孩子,課程提供孩童週末照護的環境,避免家中乏人照顧的學童,流連不歸。此外,這群孩子們從小住在都市中,少有機會瞭解傳統文化,透過傳統打擊樂器的教學課程,建立適當環境,發掘原住民族孩童在音樂領域中與生俱來的天賦。學童透過課程彼此熟悉認識、相互交流。透過學習音樂,敲打出完整的曲目,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音符,也激盪出對於傳統文化的體悟。 1050508(中央社),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