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巡禮-郴州文人多佳作

     郴(音ㄔㄣ)州,

花蓮短期看護

,地名的來由是樹林很多之地,

中部人力派遣公司

,顯示出郴州多山、森林茂密的特色。1萬多年前,

台東洗腎陪同

,郴州地區就有原始人類生存,

耶誕布置燈

,秦朝始設郴縣,

KOL分潤

,司馬遷史記中也記載:「(項羽)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
     郴州位於湖南省南部,

太平美丙證照班

,南嶺山脈和羅霄山脈交錯的地帶,自古就是通往南蠻之地的交通要道,唐宋兩代許多重要文人,如韓愈、蘇軾、秦少遊等人被貶官南方時,都經過郴州,並在當地留下重要創作。
     韓愈《叉魚詩》嘆奈何
     唐朝大文豪韓愈,因得罪京兆尹李實而被貶廣東,獲赦待命郴州時,和郴州刺使李柏康相約在北湖泛舟叉魚,留下了:「燭燃明似晝,叉落浪翻浪。」的《叉魚詩》,感嘆自己讀書報國,奈何捲入黨爭而被貶南方。
     另外,位於郴州蘇仙嶺的三絕碑,是匯聚了北宋名家的作品,此三絕包括:秦少遊作詞、蘇軾寫跋和米芾的字。秦少遊被貶官途經郴州時,寫下《踏莎行.郴州旅舍》:「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張學良軟禁蘇仙嶺
     到了西安事變後,東北少帥張學良被國民政府軟禁,郴州也一度成為軟禁張學良的地方。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間,張學良被軟禁在蘇仙嶺上的平房裡,與世隔絕,無聊的時候就對著窗外的桂花樹開槍,老桂花樹上還留有當時的彈孔。雖然張學良和那顆老桂花樹都已故去,但當地仍然流傳,張學良在蘇仙嶺住了101天,所以活了101歲。
     郴州給這些文人墨客的感觸太多,後來當地還留傳一段相當無奈的俗語:「馬到郴州止,雁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擺子。」郴州現在因地處湖南、廣東間的交通要道而發達,過去被貶官員的牢騷不再,但是這些文人所留下的千古名句,為郴州在歷史上留下重要紀錄。
     湘崑演員戲不離技
     發源於江蘇的崑劇,在郴州發展出了獨樹一格的「湘崑」,最早紀錄可上溯至明朝萬歷年間,至今有500多年歷史。京劇大師梅蘭芳1956年聽說郴州保有湘崑的文化,還特別撰文請政府保護湘崑,而且胡南省崑劇團就是從郴州專區湘崑劇團所改制的。
     湖南省崑劇團書記羅艷表示,北方多將相、南方多才子,所以湘崑曲目多從平民角度出發,是大家生活裡喜歡看的橋段。例如《千里送京娘》就是描寫宋太祖趙匡胤在逃往關西途中,從強盜手裡救出趙京娘,兩人結為兄妹來避嫌。但是趙京娘卻暗中愛上趙匡胤,頻頻用鴛鴦、落花、紫羅花等沿路景色,來暗示趙匡胤。
     而且,湘崑注重「戲不離技」,演員都要具備紮實的功底。例如《虎囊彈.山門》中,花和尚魯智深酒後模仿山門前的十八羅漢塑像,雖然逗趣,但是十八羅漢的18個姿勢都是金雞獨立,演員就要單腳站立起碼15分鐘以上,相當辛苦。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