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擺脫「過勞島」惡名

由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出版的《過勞之島》新書中,

台中紋繡教學

,揭露近年發生的多起職災案例,

商標侵權

,凸顯台灣職場安全亮起紅燈,

遊覽車一日遊

,尤其,

豐原紋繡教學

,過勞現象有年輕化趨勢,

松山機場接送

,書中描述一位在南亞科技上班的工程師徐紹斌不到30歲就猝死,

雲林新娘秘書課程

,父母為爭取孩子過勞致死的鑑定賠償,

苗栗旅遊遊覽車包車

,吃足了苦頭,取得碩士學位後,進入高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的徐紹斌,原以為開啟了美好人生,沒想到卻是踏上死亡之路。徐生前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4~19小時,深夜回到家中,還必須手機開機待命,隨時解決公司的問題。2010年1月11日,他被發現趴在家中電腦桌前,電腦還開著,但他已沒有心跳與呼吸。台灣原對過勞死的認定非常嚴格,必須是死亡前24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並在工作場所中暴斃。徐紹斌的父母多次向主管機關申請職災認定,均石沉大海,官方回覆是「徐的死亡與個人疾病有關,而非職業病,目前沒有文獻資料顯示肥厚性心肌病變與超時工作相關。」但徐紹斌的父母鍥而不捨地蒐集各種資料向立委陳情,並舉行國內第一樁科技業員工過勞死記者會,反駁官方說法,強調沒有文獻資料並不代表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場記者會引發國內外媒體重視,勞委會終於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相關疾病只要因職業促發的情況,都算職業病,徐案經過3次審查,終於成為適用新制的首例,寫下職災新紀元。「過勞死」這個名詞起源於日本,隨著過勞案例越來越多,日本多次放寬對過勞的認定標準,政府設立諮詢窗口,並舉行各種宣導活動,以減少過勞死的案例。依勞動部統計資料,台灣每年平時工時為2124小時,比日本多389小時,若以每天工作8小時計,台灣人比日本人每年多工作49天。相較之下,台灣的勞工比以過勞聞名的日本還要「過勞」。顯示競爭力下滑近年政府不斷呼籲產業應轉型,提升競爭力;遺憾的是,產業研發與創新的成果有限,但勞工過勞現象卻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生產線上勞工、高科技業工程師,或是醫師、護士,航空業機師與空服員,各行各業都出現過勞現象。勞工過勞現象增多,一方面凸顯勞工權益不受重視,另方面也顯示國家競爭力下滑。一位工程師之死應喚醒國人對過勞議題的重視,讓台灣早日擺脫「過勞島」的惡名。,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