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打算在台北市推動田園城市,
專利權
,一群都市農耕參與者結合非營利組織,
9人座出租
,在臉書社團「都市農耕網」上大聲疾呼:「把冰冷的水泥城市,
專業網路行銷
,變成好好吃,
全省紋繡
,好好玩的都市農園。」台北市公園處已在市政府周邊找出6處地點將規畫做為示範區,
時光姬成分
,市府也在做全市土地大盤點,
全省男士霧眉
,將成立「田園銀行」,
纖纖飲ptt
,讓民眾可上網清楚哪裡有地可種,65歲以上長者可免費認養5坪菜園。改變飲食文化對於北市府的「示範」,民間團體憂喜參半。原因是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任內,花博公園也有一座提供認養種菜的「天空農場」,耗資近千萬,面積約1200坪的農場,但因場地設計不良,加上場地風大、日曬高溫,認養率不高,如今已不再開放認養。「民眾共同參與才是重點。」社區規畫師陳沅蓀是都市農耕網的志工,她表示,都農網是一個自發交流的平台,目前計畫利用大都會區裡閒置空間來種菜,正招募志願隊伍一起將廢棄空間變為菜園,期許改變人們看待食物的方式。交換城市經驗2014年5月起,包括台大城鄉所、社區營造協會、OURs、社區大學全促會等民間團體,在臉書社團成立「都市農耕網」,這個自發性網路聚集愈來愈多理念相同的人們,形成一個關心「都市園圃」、「家庭菜園」、「食物安全」的公民社群,他們並以Farming Urbanism Network (FUN) Taiwan,加入國際都市農業社群,與其他城市交換經驗。社區菜園除了種出好吃的菜,每天有各界人士在不同時間在這裡耕種、學習、玩耍、運動、表演、野餐或欣賞大自然。「公園種菜也能好看!」陳沅蓀認為,公共空間只要經過妥善的規畫設計,便能融合地景、休閒、生活為一體,讓鄰里原本冷漠疏離的人際關係,慢慢凝聚。活化廢棄空間在大台北地區,都市農園實驗已開始萌芽。一群台大學生參加社會系教授陳東升的「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新與設計」課程後,從課堂走向實務,規畫「饗耕工作室」號召大家在都市屋頂種可食植物,貢獻屋頂的人,工作室提供36小時免費培訓課程,學生親身實驗藉農耕改造空間,從台大社會系屋頂為起點,逐漸蔓延到新莊、南港等社區及公共空間。台大城鄉所長張聖琳要求研一的學生,幫住在系所老舊宿舍旁的老爺爺種菜,原本荒蕪的雜亂空地,學生動手規畫出地面種地瓜葉,上面種豆類爬藤的多層次空間菜園。都市農耕網也將匯集主婦聯盟綠食育,荒野保護協會的生態城市計畫,及心路基金會與台灣蜜蜂與蜂產品學會合作推動城市養蜂計畫等關注城市環境的團體,一起改造都市叢林。把人兜在一起都農網已建置「如果.城市.種菜」公共園圃地圖,登載台北20處以上的屋頂農園與空地園圃,以及14處由地區農會執行的市民農園,估算至少有1000個參與者與團體,由市民自發進行編寫監督。有人問,公共空間種菜能賣多少錢?菜會不會被偷?其實「把人兜在一起」的參與過程才是無價的!為了讓更多民眾可以實踐當城市農夫的夢想,都市農耕網呼籲,政府要創造更多的都市農耕基地,讓民眾多元參與,而不是樣板!全文請上台灣368官網:www.taiwan368.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