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近現代中國歷史與政治教授拉納.米特(Rana Mitter)19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
低熱量飲料
,他認為,
DPF柴油碳微粒濾清器
,中國對二戰期間為世界所做貢獻未受公平對待而憤懣,
高雄打掃
,這影響中國人看待世界的角度。
中國在表達渴求和平之際,
除積碳
,也堅定對東海和南海主權表達立場,
高雄新舊屋清潔
,這種矛盾令國際觀察家疑惑與關注。米特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在二戰期間對同盟國抗日戰爭的貢獻,不但從未被全面承認,也未轉化為中國在本地區的政治資本。
1945年盟軍勝利後不久,國府於1949年被共產黨擊敗,而毛澤東自然沒什麼理由承認國民黨在打敗日本過程中的貢獻,中國的戰時盟友也不提。國府遷到台灣,新生的共產黨政權對西方來說,中國從戰時盟友變成了構成威脅的共產主義大國。
由此帶來的一個後果至今仍有重要意義:亞洲的戰時敵對國從未達成過類似北大西洋國家於1945年後實施的那種多邊協定,即建立北約及如今的歐盟。
戰後 美主導排中
美國決定將中國排除在其主導的戰後世界秩序之外,這使得中日兩國從未簽署一項真正有效的和平協定,也使得多年來,西方歷史學家認為,中國在二戰中的作用不足為道。
然而,中國新近在政治上採取開放態度提醒整個世界,當年它與西方合作所帶來的益處,中國正尋求扮演更重要的國際角色。
中國該得一些影響力
米特提到了兩岸關係和緩,甚至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家楊天石所著的蔣介石傳記,在中國大陸成了暢銷書佐證大陸正重新檢視蔣介石,而「這種歷史的修正對今天的東亞和東南亞都有重要意義」。
米特總結認為,如果美國當年戰勝日本可取得今天在太平洋的影響力,中國領導人難道對其貢獻不該在該地區換得一些影響嗎?「今天的中國政府正試圖兌現一張將近70年前,由蔣介石所簽下的地緣政治支票」。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