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油難分辨 條碼、產地不符

     油品危機又傳管理漏洞!政府把關不嚴,

涼感內褲

,消費者常以「條碼辨識法」找出產地國,

久保田磅秤

,來降低黑心食品風險。但此法遭立委踢爆指出,

中腰內褲

,市售許多進口油品的國際條碼根本和產地國不符,

美容證照

,更有不少是從他國進口,

機械面版製作

,在本國分裝、加工,消費者完全無從辨識!
     國內本土油品安全亮紅燈,民眾轉而搶購進口油。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昨天指出,一般只要從油品前三碼標示就可簡單辨識生產國,但坊間流傳的「國際條碼辨識法」只有「亂」字形容。
     她以日本進口油品為例指出,瓶罐上寫著日本原裝進口油田,按國際條碼會員國表格的國碼來看,應標示「45」或「49」開頭,但實際上出現「471」的台灣國碼。寫著100%義大利原裝進口的油品,條碼卻有「489」和「417」兩種不同狀況,都不是義大利的國碼「80」,顯示國際條碼辨識法「攏係假」。
     陳亭妃批評,國內對國際條碼根本沒有監督單位,也無法可管,成為「三不管地帶」。若現行從國外進口大桶油品再分裝、加工添加,是否仍可以打上「原裝進口」?若分裝油無標示,消費者如何分辨?
     代表出席的衛福部食管署簡任技正王貞懿表示,根據規定,進口油須標產地國,如沒寫分裝地是否合法?她坦言,「我也不知道。」此話引發陳亭妃不滿,痛批政府漠視食安危機。王貞懿之後強調,進口油品若經台灣分裝,不可打上「原裝」字樣,否則涉標示不實,可罰4萬至20萬。
     財團法人商品條碼策進會處長胡榮勝指出,國際條碼僅是讓廠商自行處理,編碼方式以各廠商為主,可能是產地國或在地國編號,目的是讓相關單位進行資訊自動辨識。消費者若要確認產品產地等資訊,須上網輸入整串號碼,查詢資料,或仍須從產品包裝了解油品產地來源。,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