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男童遭母瘋狂送醫求診 原來病的是媽

林口長庚副院長黃璟隆。(倪浩倫攝)

衛福部今舉行「2016年兒少保護小組品質成效獎」頒獎活動。(倪浩倫攝)

1名年約5歲的男童,

系統櫃

,多次被媽媽以「咳血」、「吐血」等各種理由,

翻譯 繁體

,帶往醫院求診,

提拉米蘇

,經各項檢查後均無發現異狀,

會員卡設計

,也讓醫師產生警覺,

七期房市

,進而發現,其實是母親罹患一種會不斷認為子女有病、名叫「代理孟喬森症候群」的精神疾病,最終通報113兒少保護專線處理。收治該病例的林口長庚副院長、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表示,罹患該精神疾病的父母,會不斷以各種理由帶子女就醫,讓子女飽受檢查所苦;以上述男童為例,2年內出入醫院超過6次,平均每3個多月便被帶去檢查,不僅接受過氣管鏡、內視鏡等較不舒服的檢查,還照過多次X光、電腦斷層,承受輻射過量的風險,讓孩子苦不堪言。黃璟隆說,在多次檢查孩子健康「沒異狀」後,開始懷疑「病的是母親」,最終發現該母罹患精神疾病「代理孟喬森症候群」;他坦言,幸虧那名母親都是到同家醫院求診,若是到處求診,恐怕男童至今而遭受痛苦。為肯定及感謝致力兒少保護醫療工作的醫療機構,衛福部今舉行「2016年兒少保護小組品質成效獎」頒獎活動。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指出,根據該部統計,國內每年約有4萬多件的兒虐案件,當中近2成成案,平均約10分鐘就有1名位兒少疑似受虐,每30分鐘就有1名兒少亟需援助。諶立中強調,醫事人員常站在接觸兒虐案件的第一線,故在通報上佔有極重要的角色;心口司自2014年在全台6家醫院成立兒少保護小組,今年則已推展到22縣市皆至少有1間兒少保護中心,盼透過及早發現及早通報,有效減少繼續兒虐的情況。黃璟隆指出,以林口長庚為例,每年約通報500起兒虐事件,當中有2成成案。諶立中說,很多遭通報卻沒成案的事件,常常是新手爸媽「不會養小孩」,使用錯誤方式,導致孩子一直哭、或身形過瘦而遭外人通報。但他強調,該類似案件就算沒成案,也會有專人替新手父母進行輔導教學,讓孩子能健康成長,故仍鼓勵民眾遇到懷疑案件要積極通報。黃璟隆補充,兒虐有分急性和慢性,比例約佔1:9,急性都是已有明顯外傷、甚至危及生命才來就醫,「一看就看得出來」,慢性則是身上出現新舊傷痕、菸疤,需要醫護人員高度警覺。他說,希望社會大眾發揮「雞婆」個性,若發現鄰居小孩常常哭、身材過瘦、少出門甚至沒上學,都應積極撥打113兒少保護專線。(中時),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