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建城於春秋時代,
高溫烤箱
,有2500多年歷史,
大陸商標申請
,文化底蘊深厚,
BNC
,像是湖南祁劇、邵陽漁鼓、寶慶竹刻、灘頭年畫、邵陽石刻、剪紙等,
滑道油
,歷經時代的流轉與打擊,
離婚手續
,現在有一批人努力地想把這些湖湘文化的瑰寶傳承下去。
「藝術是比較脆弱的」,
地理中心碑
,祁劇傳承人、《岳飛》編導劉錫林說,
網路行銷公司
,祁劇起於明代,聲腔有高腔、彈腔、昆腔三種,歷史悠久,影響與流行範圍非常廣,更影響粵、閩等省不少劇種的發展,像是有名的《目連救母》,就被稱為「中國戲祖」,原本傳統劇碼有上千種,卻因先前的天災人禍、老藝人凋零,一度岌岌可危。
祁劇用嗩吶和笛子伴奏,情緒激昂、氣勢磅礡,或以大鑼、鼓、鈸以加強氣氛,劉錫林說,這是非常適合雅俗共賞的,所以他現在搶救這些節目,整頓劇目,加以現代元素,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並學習,「這些不是能輕易拋棄的東西。」
邵陽自古盛產楠竹,是中國竹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明代開始竹器走向藝術化,清康熙年間,寶慶竹刻藝人發明翻簧製作工藝和竹簧雕刻技藝,是竹刻藝術的重大變革。 然而也因雕刻技術難度高、產量低,80年代末邵陽9個竹藝廠全部破產停業,造成當時2000多名竹刻藝人紛紛改行,只剩下曾劍潭、胡恒民、喻文等10多位六、七十歲以上的老藝人在堅守,一度瀕臨失傳。
為「搶救」寶慶竹刻藝術這項古老的藝術瑰寶,張宗凡自籌資金成立寶慶竹刻研究所,並在邵陽市特殊職業學校開辦了寶慶竹刻培訓基地。
灘頭年畫。傳內不傳外
為了傳承、更給予當地年輕殘疾人士能有一輩子賴以謀生的技藝,邵陽殘疾學校讓聾啞、下肢殘疾者,若喜歡竹刻,15歲有力氣拿彫刻刀者,就請專家教導,從2007年開始,目前已經開辦到第4期,一次約10來位學生,在師父徒弟制下一手一手親自教導,目前已有不少令人驚豔的作品。
灘頭年畫一直恪守著「傳內不傳外」的祖訓,隆回灘頭的色紙、香粉紙、年畫並稱「灘頭三絕」,更是湖南唯一傳統木板手工印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在明末清初到達鼎盛後,工業化衝擊讓這些手作坊至今只剩兩家堅守,一家是高臘梅作坊,另一家是李咸陸的金玉美作坊。
我們走著宛如九份老街般的小山坡石階,到高臘梅的小屋,木造兩層小房,一樓是住宅,二樓則是工作室,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還不能一次太多人上樓。小心翼翼走上階梯,木頭不停發出咿歪的聲響,上了二樓,竟看到高高低低的竹竿,晾著花花綠綠的粉紙,這種畫是一次一印、一印一色,一色要好幾天的晾乾,相當費工。
高臘梅有29個年畫版本,其中《老鼠娶親》,還被魯迅在《朝花夕拾》中盛讚「可愛極了」,所以下次如果有機會來到這,還是能帶一對色彩瑰麗、造型古樸卻又誇張的門神年畫回去,用行動來幫助這個即將失傳的技術。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