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ẦN Lương 陳粱。(北美館提供)
兩年一度的藝壇盛事「2016台北雙年展」將於9月10日登場,
,展出至隔年2月5日,
,歷時長達5個月。本屆台北雙年展由臺北市立美術館邀請客座策展人柯林.狄瑟涵共同合作,
,結合國內外近80組藝術家之力,
,連袂展演出感官豐富、涵跨各項領域的藝術盛事。透過貫穿整個展期,
,交織進行的展覽、表演藝術、放映會、論壇、朗讀、研討會、工作坊等藝術計畫,
,密切與在地文化和教育機構協力合作。協力夥伴橫跨亞洲與學術分野,
,包含臺北國際藝術村、牯嶺街小劇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臺北試演場、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研創中心、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Vernacular Institute、Motto Books等。
Minouk LIM 林珉旭。(北美館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於記者會表示:「『十』在華人社群,代表著完滿、階段、展向未來,2016台北雙年展適逢第十屆,邁向二十載,特別呼應了對於歷史、時間的處理。」林館長提到,世界各地雙年展發展各具脈絡、由各式樣態的機構舉辦,本次台北雙年展,對於「雙年展是什麼」、「美術館的雙年展是什麼、可以是什麼」有所開展。台北雙年展作為臺灣及全球藝術交流的平台,本次展期北美館同步推出許多平行交織的活動與展覽,包含「朗誦/文件:台北雙年展1996 – 2014」回應這二十年的雙年展歷史。前後相繼的「舞弄珍藏:召喚/重想/再述的實驗室」與臺灣第一代女性攝影家王信的專題個展,以及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黃博志的個展,均將與台北雙年展相互輝映,為觀眾創造兼具歷史性與未來感的整體經驗。客座策展人柯林.狄瑟涵提及並非以命題式思考,而是藉由「共鳴」(Resonance)的概念,引發跨世代、超越文化景框、時間觀念的方法學,讓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關係,能產生另一層面的交織,透過時間的挖掘、啟動與實驗,展開本次雙年展「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的主題。
Wang Mo-Lin, Blacklist Studio, AU Sow-Yee 王墨林、黑名單工作室、區秀詒。(北美館提供)
本屆展出藝術家名單:黛倫.阿巴斯(Dareen ABBAS);勞倫斯.阿布.漢丹(Lawrence ABU HAMDAN);薩阿丹.阿菲夫(Saâdane AFIF);約翰.亞康法(John AKOMFRAH);法蘭西斯.阿里斯(Francis ALŸS);anarchive;斯凡.奥古斯汀寧、漢娜.瑞根(Sven AUGUSTIJNEN & Hannah RYGGEN);張騰遠;陳界仁;陳宣誠、吳雅筑;陳飛豪;陳以軒;江凱群;蒂梵妮.鍾(Tiffany CHUNG);塔西塔.迪恩(Tacita DEAN);曼儂.德波爾(Manon de BOER);安潔拉.費瑞拉(Ângela FERREIRA);彼得.弗利德爾(Peter FRIEDL);娃雷斯卡.基爾特(Valeska GERT);咸京我(Kyungah HAM);洪子健;許家維;黃立慧;黃明川;黃博志;洪藝真;任興淳(IM Heung-soon);鄭恩瑛(siren eun young jung);巴曼.齊亞羅斯塔米(Bahman KIAROSTAMI);高俊宏;郭俞平;拉蒂法.雷阿畢榭、林怡芳、克里斯多夫.維弗雷特(Latifa LAÂBISSI & I-Fang LIN & Christophe WAVELET);賴怡辰;賴易志;黎氏金白(LÊ Thị Kim Bạch);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李旭彬;李明學;皮耶.勒吉永(Pierre LEGUILLON);林珉旭(Minouk LIM);林人中;林奕維;劉致宏;文森特.梅森(Vincent MEESSEN);克莉斯汀.邁斯納(Christine MEISNER); 桑圖.莫弗肯(Santu MOFOKENG);尚路克.慕連(Jean-Luc MOULÈNE);萊茵哈德.慕夏(Reinhard MUCHA);《Pages》雜誌;朴贊景(PARK Chan-Kyong);塞瑞培格納.潘 、旺莫利萬計畫(PEN Sereypagna & The Vann Molyvann Project);邊月龍(PEN Varlen);喬.芮克特里夫(Jo RACTLIFFE);日德艾蘭(Ella RAIDEL);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舒比琪.勞(Shubigi RAO);艾德.萊茵哈特(Ad REINHARDT);瓦利.薩德克(Walid SADEK);安利.薩拉(Anri SALA);亞歷山大.席羅(Alexander SCHELLOW);雪克;尼達.辛諾克羅特(Nida SINNOKROT);佩妮.西奧皮斯(Penny SIOPIS);蘇育賢;納思琳.塔巴塔拜、巴貝克.艾菲斯比(Nasrin TABATABAI & Babak AFRASSIABI);丁昶文、澎葉生(TING Chaong-Wen & Yannick DAUBY);陳梁(TRẦN Lương);張公松(TRƯƠNG Công Tùng);曾伯豪、鬼講堂;王虹凱;王墨林、黑名單工作室、區秀詒;克里斯多夫.維弗雷特(Christophe WAVELET); 維凱奇(Witkacy);吳其育、沈森森、致穎;帕歐拉.雅各(Paola YACOUB);葉偉立、葉世強(按照英文姓氏字母排序)。
Francis Alÿs 法蘭西斯.阿里斯。(北美館提供)
策展人狄瑟涵提出「文化典範轉移」(Cultural Paradigm Shift)作為本屆展覽策劃核心,以「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為主題,探索美術館遊走於知識體系、跨越美學疆界、形塑社會組成的催化角色。在此前提之下,企圖尋找「雙年展」作為一方法論的解放潛力,將雙年展機制視為一個具差異性的有機母體(Matrix),以「演繹檔案」(Performing the Archives)、「演繹建築」(Performing the Architecture)、「演繹回顧」(Performing the Retrospective),以及根植於藝術生產與思想實踐所創造的話語機制和反射影像(Reflexive Images)等路徑,在歷史與現實的基礎上,思索美術館與即將浮現或不可能到來的現實之間,可能存有的合作或對抗關係。本著對於集體記憶生成機制與美術館角色的思辨,本屆雙年展積極闡明「檔案化」(Archiving)或「反檔案化」(Anti-Archiving)的姿態與記憶模式組成之間的關係,透過那些企圖使集體記憶和想像記憶維持活力、且尚未被揭示的藝術生產,以期顯現一種源於觀眾和作品之間的「關鍵親密感」(Critical Intimacy),藉以凸顯在轉變的文本下,對於藝術生產和文化典範可能產生的各種解讀、使用、挪用和思考。藉此,期望對於官僚或科層制度(Bureaucracy)的批評有所貢獻,並使根本性的思考不失去撼動力,透過這樣的自我期許試探解除權力結構的能力。如此,人類想像力才能從僵化地帶中解放,自主探索不同的論述,讓共同的記憶得以傳播,並找到安定之所。
CHEN Chieh-jen 陳界仁。(北美館提供)
本屆雙年展提供一個鼓勵藝術實驗和公眾辯論的場域,重新梳理那些既存且被共享的邏輯;並致力提供一個公共場所,讓藝術,以及自社會主導論述中尋找解放的行為和形式,得以自主於這樣的公共場域中呈現。在支持臺灣當代藝術創作的層面上,本屆雙年展期望扮演重要的角色,透過製作、協作與展示大量來自臺灣、東南亞與國際藝術家的創作(包含視覺影像與演出),交織呈現歷史的共時和共鳴。部分受邀藝術家藉由視覺、表演、話語機制的展呈,企圖召喚上個世紀藝術大師的豐富語庫,以及那些已作為經典的藝術作品,詮釋包含前衛音樂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熱帶主義雕塑家利吉亞.克拉克(Lygia Clark)、達達主義旗手馬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引領龐克運動的多棲舞伶娃雷斯卡.基爾特(Valeska Gert)、法國二十世紀建築師科比意(Le Corbusier)、左翼女性主義織品藝術家漢娜.瑞根(Hannah Ryggen)、美國實驗舞蹈及編舞家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極簡主義藝術家艾德.萊茵哈特(Ad Reinhardt)、前瞻性藝術實踐者維凱奇(Witkacy)、已故隱士畫家葉世強等人作品。
展場照 installation shots©北美館TFAM
「2016台北雙年展 — 當下檔案.未來系譜 : 雙年展新語」並包括幾個平行計畫,將於2016年9月10日陸續展開,如特別企劃「臺北市立美術館小影院」(Taipei Fine Arts Museum Little Cinema)放映專區,以及位於臺北國際藝術村的駐村計畫。另外,藝術家尼達.辛諾克羅特(Nida Sinnokrot)、蒂梵妮.鐘(Tiffany Chung)與克莉斯汀.邁斯納(Christine Meisner)分別創作的裝置作品,也將接力於11月、12月以及明年1月,在臺北現身。除此之外,編舞家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與15位臺灣舞者,將從12月9日起為期四週,於美術館的空間場域裡,交織展演各自的主觀時間軸,演出舞作《回顧》(Retrospective)。《回顧》擷取勒華獨舞作品片段,雜揉每一位表演者自身經驗發展出的舞蹈元素,透過空間、觀者、舞者之間的協作效應,與美術館、劇場交融共舞。
展場照 installation shots©北美館TFAM
「台北雙年展論壇」將於9月10日至11日、11月26日至27日、2017年1月13日至15日,分為三個階段舉行。期望能聚集社會大眾與藝術家、研究學者,一同參與講座、展呈、討論、影片放映、音樂演出與表演。眾多哲學家、歷史學者、人類學家、藝術家、作家、編舞家、製片和音樂家,將在論壇中呈現他們的作品,並分享正在進行的計畫與相關研究。對於「台北雙年展論壇」系列計畫,歷史與理論將不會被視為獨立於藝術實踐之外的個體,相反的,將作為當代藝術脈絡中不可或缺的內在因素;本論壇亦將取自多樣的方法學,探討教學原型、模式與形式。由藝術史學者龔卓軍策劃持續數月的「交陪×攝影論壇:台北雙年展計畫」系列會談(9月17日、10月22日、11月19日、12月17日),將試探臺灣攝影史中的民俗宗教慶典影像,攝影師、研究者、編輯將受邀分享佛道教民俗信仰慶典演出之紀錄影像,從跳脫制式對於個別攝影者或西方現代攝影典範的不同視角進行檢視。攝影家張照堂、黃建亮、陳柏義、沈昭良、林柏樑、簡永彬,將與龔卓軍、姚瑞中、陳佳琦、郭力昕、張世倫、黄永松進行深度對話。
Chih-Hung LIU 劉致宏。(北美館提供)
最後,與位於香港的亞洲藝術文獻庫和Vernacular Institute共同籌劃的「誌作」(The Editorial)獨立評論編輯平台將於12月10日至11日舉行[1]。透過演說、朗讀、討論、工作坊、新書發表、出版內容等豐富節目,討論亞洲獨立藝術出版的角色和擴展中的網絡、對在地和國際的影響力、混種的出版實踐和論述/擴散內容的方式,以及獨立出版平台由藝術書籍出版逐漸轉變為藝術圖書館或相關文獻庫,並再塑為生產、接收、傳播場域的角色蛻變。
2016台北雙年展 — 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北美館提供)
2016台北雙年展 — 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展期:2016年9月10日至2017年2月5日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客座策展人:柯琳.狄瑟涵(Corinne Diserens)(中時電子報),